2019年9月12日 星期四

【訪談紀實】音樂路漫漫

文:江巧文

學音樂到底有什麼出路?到底會走出什麼樣的姿態?此文訪問了五位中生代音樂人,講他們談談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,讓大家知道,原來音樂也可以這樣無限寛廣的發揮並延續著。


周恭平_從音樂出發,但360行都和他都有關。


主修小提琴,目前為亞洲城市交流中心活動總監

從小習琴的周恭平,是什麼際遇,走上音樂經紀這條路?他說人是多元的,每個階段會遇上不同的事,學習不同的變化,跟著環境走的結果,發現360行的事都有的事,每個階段有不同的事,二三十歲差不多確定了,四五十歲就這樣走著,音樂延伸的事是跨世代的,跨文化的,可能100年,200在不同的城市裏遊走著,以前他壓根不曉得會走上這條路,音樂經紀是簡單的,現在已經跨足更大的領域,走上城市包裝,城市交流,城市再生。

最近在包裝板橋林家花園,晚上打燈,點亮姻緣,訴說愛情來了,讓大家到林園說「愛我」,愛有很多種,用花說愛,用花點綴愛,深入走進男女老少願意參與的生活件中日本辦音樂會沒什麼,把台灣的月下老人請去日本,大家來求愛情,求姻緣,迪化街的文創商店被拉到國外宣導,讓日本更了解台灣,如果商圈沒落,他就懂得結合觀光行銷,吃喝玩樂食衣住行整合,是個資源統合者,擔任媒合的最佳代言人

月老去日本巡迴,旁邊就有音樂會,還有夜市,讓外國人體驗擲爻文化,九州福岡有個月下夜市,魯肉飯、芒果冰,活動有來到,夜市就開張。已經帶了2000人以上的台灣人到沖繩,音樂會、少棒賽,上海香港日本台灣的選手全都來

管樂團要跟去韓國,立刻要學生馬上學韓文,學習在生活中,眼看世界,才能知道自己,參觀學習一起上課一起吃飯一起說話一起互動,校長間也會交流,日本學校要脫鞋,如何辦到的,如何這樣有紀律,去交流不是當觀光客,而是要在其文化中受其薫陶。為什麼日本這個國家先進也強大?因為團結紀律,人多並集思廣益,才會有力量,台灣人太自由,自由到懶散也眼高手低。

身為亞洲城市交流中心的周恭平能把音樂會、棒球比賽、教育交流、展覽、商業行為架構起來,各行各業,士農工商,有需要的都會找他媒合,也是個城市文化締結的引導者,城市包裝師環境促使,當事一直過來,也就這麼做著,這也就是人生,不是去追求,卻是接收著,著年紀漸長,面向也多元了起來

周恭平的同行多,但專業領域不同,也做殯儀館包裝,不要燒金紙,不要敲鑼打鼓,不要披麻帶孝,大家要正向,試躺棺材,化大體裝,問他靈感怎麼來的,他說就做這一行,就會有感覺,覺得要這樣做才對,因為時代在變,人們也要跟著變。不會講韓語日語,用國語在國外演講的周恭平,他說只要中心思想可以說服人,也就能傳遞出去,是心中那個熱忱還有信任,讓不同國家城市的人們因著不同的文化而串連了起來。

趙雅育_陪每個不同程度的孩子吹直笛

主修鋼琴,現職三重厚德國小音樂老師。

教學22年的趙雅育說小學三到六年級都要吹直笛,三年級因為人小手小,笛子孔洞按不滿,氣息還無法控制,所以吹不好在所難免,一路要陪伴孩子學習,是要花很多時間的。一週一堂40分鐘的音樂課,是不夠的,要唱歌,要吹笛,要聽音樂,考試時間一來,又會被別的課程借課,他都覺得這是很不好的狀態。

歌聲不錯的孩子,有的天生聲音好,有的因為在家也有環境,所有有興趣學音樂的也支持學習,但同時也要家庭經濟許可,所以學音樂除了興趣外,也要長期的經濟支持。

話說到每年的音樂比賽,趙育雅笑著說,那就是個大拜拜,有時合唱練得很久,也不見得有好分數,因為自己畢竟不是專業合唱出身,從學校挑出來的學生,為了比賽,短期練習是無法有好成績,學校若不長期支持,沒有社團課,這樣的為應戰而戰失去了教育的意義。

還有15年才能退休,教學方式一直在改變,一邊教一邊學,讓孩子接觸音樂而不害怕,進而喜歡,是他不變的初衷,帶來一把從實習就帶著的直笛,上課就用這一把,跟著他已經23年了,也是一邊教一邊學,並教孩子惜物,如果你能好好的保存,你的笛子可以陪著你長長久久。

現在的音樂課從一年級就開始,不叫音樂,是叫生活課,本是要級任老師自己上,但他以音樂老師專業去教學後,他體悟到年級越小越需要專業的老師,也就是越小給孩子越正確越專業東西,孩子可以習得更好,更快,更有興趣,所以不要輕忽專業的重要性,尤其在學習力最強的年紀。

大家嘴說學習多元,但實際在教學的路上,大家還是重視學科,所以學校提供了這樣一堂短短的音樂課,就不要再再把他拿去上數學了,為了分數,音樂課已經是一個可以抒壓的課程,把孩子填得滿滿並不是有智慧的事。

傅仲君_身兼鋼琴老師和音樂班家長身份的鋼琴家

鋼琴家,現於各大音樂班教授鋼琴。

一路學習非常順利的傳仲君,從學琴、求學、出國、回國任教都是一路順其自然的,好像彈鋼琴是自己會的事,理所當然也在這條路上走著。小時候彈琴,沒想要教琴,沒想要當老師,而是一路上遇到機會,遇到環境也就這樣活出自己的一個樣貌。

從小就表現優異的傳仲君,視譜特別好,所以老師給的作業也就多,又因為有在山葉音樂班上課,鋼琴老師就會要求他和其他同學不同的作業,像是把徹爾尼練習曲每首移調彈奏,也就造就了很有實力的基礎功。在美國曼哈頓音樂院三年的求學路,跟著俄國老師學習,琴房中一人一架鋼琴,開啟了眼界,原來一個旋律,大師彈起來和自己是相差千里遠。

回國教學後持續保持一年至一次的演奏,菁英音樂家室內樂團是一群有共同愛好的音樂人組成,一起玩音樂有不同的快樂,除了教學之外,也同時在演奏裏充滿喜樂。

教學的過程中,他願意陪孩子不厭其煩地練基本功,可能孩子覺得枯燥,但他覺得基本功能練得紮實,彈琴的路上才能穩當,這和他從小的學習經驗有關,把自己覺得最重要的安排給學生,能懂的學生也就習得。

自己學音樂教音樂,也十分支持自已的孩子走音樂路的傳仲君,同時身兼鋼琴老師和音樂班家長雙重身份,觀察也十分細微,他能感同身受孩子好像沒彈好,曲目沒過關,回家會遭到父母責罵,還會偷偷地假裝過關,但口頭上說,下次還是要彈給我聽,很心疼學生的他,不僅保護學生也願意引導學生。

他說,音樂班家長很認真,陪著孩子上課,從不會開始做筆記,也一直在成長著,他都自嘆不如,也因為有這樣的家長,音樂班孩子也被照顧且發展得很好。自己的孩子學大提琴,自己也幫孩子彈伴奏,心想我都幫別人彈,自己的孩子更需要我彈,所以有這樣學音樂又幫自己彈伴奏的媽媽,不知他的孩子心裏是不是幸福雙倍? 

沒有留言:

王鐸行書集唐詩